史部。职官类
△唐六典
日间阅《唐六典》,参证以《通典》新旧《唐书》、《职官志》,其最不可解者,唐制上制刺史从三品,中下州刺史正四品,诸司员外郎仅从六品,而自员外出为下州刺史者为极贬,以上州刺史入为员外郎者为优迁,虽重内轻外,亦不至如此悬殊。况唐中叶以后,京官俸入甚微,而在外藩镇之权,重于宰相,乃终唐世刺史之轻如此,何也?又安史乱后,其节度使偏裨,封王及加开府特进者,车载斗量,甚有仍执崭仆之役者,然一归京师,则授秩高下悬殊。如李晟在凤翔,已为开府仪同三司,封合川郡王,官金吾卫大将军,散官及爵皆从一品、官正三品矣。及入朝,乃授神策都将,后以功加兼御史中丞,则仅五品也。盖膪时官自宰相外,最重翰林,次则尚书;尚书以吏部为重,侍郎郎中员外亦然。次则御史大夫及(中丞中丞本正五品上,会昌时升从四品。)五品以下官,首重中书舍人,次吏部诸司郎中,次侍御史,次补阙,次拾遗,监察御史。其最轻者将作匠、少府监、殿中监,官皆三品,而多以处勋臣子弟。次则太府卿、司农卿,文人亦鲜为之。九卿清望官,以太常寺为首,每以待耆德旧辅,其属博士,尤为儒臣华选。若国子监、秘书监,亦称清曹,长官秩皆从三品,而闲散多不乐居。(按此处有后来眉注云:《唐两京记》以秘书监为宰相病坊)太子詹事,唐初颇重,中世后亦渐轻。其三品中最闲者,左右散骑常侍及亲王傅也。常侍本金蝉珥貂,处省中,备侍奉顾问之职;而朝士以其闲冷,号曰貂却(见孙光宪北梦琐言。)此其轻重之大略也。(韩昌黎为中书舍人,时相恶之,左授煮庶子。按唐制左右庶子秩正四品上,而反为左授,盖中书舍人往往有入相者也,李绅为御史中丞,以被言改兵部侍郎,时当敬宗时,中丞尚止五品,侍郎正四品上也。)
唐宋时,职官、散官、勋、爵多参差不可解。唐制开国男从五品,而宰相有不得爵者,有首辅仅得男爵者,如裴休封河东县男,李珏封赞皇县男,齐映封河间县男,杨收封晋阳县男是也。上柱国正二品,而长安河南诸京县令,有加上柱国者,唐人元白杜牧等文集制诰中屡见。(按此处有后来眉注云:宋制宰臣食邑满万始封国公,见吼平仲《谈苑》,盖唐制亦如此。又按《唐书》、《常衮传》,衮以门下侍郎弘文崇文馆大学士代杨绾当国,而散官终朝议,无封爵。郭子仪言于帝,遂加银青光禄大夫,封河内郡公,是唐宰相有不得封爵之证也。)宋代如苏子瞻,官至兵部礼部尚书,为从二品;又兼端明翰林二学士,为正三品;爵武功县伯,勋上轻车都尉。皆正四品;而阶止朝奉郎,为正七品。其墓志及本传,皆谓公自元佑以来,未尝以岁课乞迁,故宫止于是。盖所历者是职,而阶未及换,故宫仍止七品耳,然何至悬绝如此,且必待自乞,而所司者不一为检核耶?(按此处有后来眉注云:王介甫《广西转运使苏安世墓志铭》谓君以进士起家,三十二年为广西转运使,而官止于屯田员外郎者,以君十五年不求磨勘也云云。然则尔时不以岁课乞磨勘者,并官与阶皆不转矣。)
咸丰戊午(一八五八)七月十三日
阅《唐六典》。卷十二内官云:妃三人,正一品,注云:《周官》三夫人之位也。皇朝上法古制,立四妃,其位贵妃、淑妃、德妃、贤妃,今上以为后妃四星,其一后也。既有后位,复立四妃,则失法象之意,改定三妃,其位惠妃、丽妃、华妃也。案明皇自废王皇后后,专宠武惠妃,而不立后;其后以杨氏为贵妃,是《六典》未尝行用也。
光绪戊子(一八八八)十月初五日
△宋宰辅编年录(宋徐自明)
阅《宋宰辅编年录》,自太祖至宁宗共二十卷,太常博士永嘉徐自明诚甫撰。其书于两府之拜罢,编年纪述,制词之褒贬,官制之沿革,详载无遗;而出处始末,事业污隆,亦略举其要,一代治乱之迹,了如指掌。盖以李焘《续通鉴长编》李心传《系年要录》及《宋代大诏令》三书为主,而遍采群书,折衷至当,提纲絮领,眉目甚清,在宋世中固与《长编要录》二书为鼎峙矣。外间刻本甚少,极可宝贵。
咸丰辛酉(一八六一)九月二十五日
△国朝列卿年表(明雷礼辑)
比日又于隆福寺购得雷尚书《国朝列卿年表》一部,前有秀水项笃寿序,仅有表而无行实,凡一百三十九卷,止于国子监司业,而无尚宝司,有谢在杭藏书印。予前购有顾起元徐鉴序,徐亦丰城人,官南直隶提学御史,书即徐所刻而有所增删,其增者别注一增字以别之。明道堂所藏钞本前有尚书自撰略例,徐刻亦无。尚书史既无传,其在世宗时督大工甚有干济,最被恩眷,故阶至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,而风节清峻,非同阿说,范正己《续大政记》称为昭代名臣。然自隆庆二年告归,以至于殁,不闻有加官赠谥之事,盖嘉靖朝之能臣,隆万改政以后,皆在所薄,此华亭新郑诸公所不能无遗议者也。其字古和,亦仅于项序见之。又《明史七卿表》书其加官至太傅,考明代尚书无加三太者,宰辅及身,亦至少师而止。惟洪武初之李善长,万历初之张居正皆至太师耳。此表及许重照表皆作少傅,而各卷题衔亦俱云少傅,可知《明史》之误。
同治壬申(一八七二)二月初一日
△翰林记(明黄佐)
阅香山黄才伯(佐)《翰林记》。才伯即廷美之孙,正德辛巳进士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谥文裕。是书凡二十卷,专记明代掌故,多正史所未及;考有明清华职掌、制度沿革、科第升降者,莫备于此矣。
光绪甲申(一八八四)十一月二十三日
夜阅黄才伯《革除遣事》节本。其于建文之出云:上阖宫自焚,遂出走。盖以存疑词,而文不可通矣。其后又载或曰:高皇帝匣授髡缁之具事,及赋《新月》谁将五指甲、点破碧天痕一诗。又载正统末自滇南归京师赋影落江湖四十秋一诗,皆不失矜慎之意。其于建文吕太后马皇后太子文奎懿文江都长公主驸马都尉耿璿,皆云不知所终。又载永乐二年三月之诏,直斥建文之名,谓允炊幼冲嗣位,颠覆旧章,戕害骨肉,社稷几坠;又云允通允坚弗知省躬,自生疑慰,免为庶人。亦可谓直笔矣。
十一月二十四日